【艺展预告】——“造 · 鱼”山海新经2017——宋振英 胡志峰作品展将于12月6日在郑州文化馆开幕

发表时间:2017/11/28 00:00:00  来源:郑州市美术家协会网  作者:张志军  浏览次数:4149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由郑州市委宣传部、郑州市文广新局、郑州市美术家协会、郑州市文化馆主办,郑州市壁画雕塑院、郑州市美术家协会雕塑艺术委员会、郑州市美术家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承办的,郑州市二十四中协办的“造·鱼”山海新经2017——宋振英、胡志峰作品展”将于12月6日上午10:00在郑州文化馆开幕。

展览时间:2017年12月6日-12月13日。

展览地点:郑州市文化馆(嵩山路66号)


宋振英 Song Zhenying

       2001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现景德镇陶瓷大学)美术系雕塑专业,学士学位。郑州市二十四中美术教师。郑州市雕塑壁画院特聘油画家、雕塑家。

展览

2017年  参加 在•郑州2017当代艺术邀请展(郑州文化馆)

2017年  参加 和谐金秋郑州雕塑作品展(郑州雕塑公园)

2016年  参加第二十届上海艺术博览会(上海世博展览馆)

2014年  陶艺《左与右》(合作)入选全国第十二届陶艺作品展(西安)

2014年  陶艺《左与右》(合作)获得河南省第十二届美展金奖。

2013年  参加艺术之声河南省雕塑艺术双年展(河南省艺术中心)

2008年  参加郑州抗震雕塑展(郑州二七广场)作品捐赠四川省建川博物馆。

2004年  雕塑《舞趣》之三获得第十届河南省美展铜奖。 


胡志峰 Hu Zhifeng

       1999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现景德镇陶瓷大学)美术系雕塑专业,学士学位,郑州市雕塑壁画院副院长。郑州文化馆馆员,郑州市美术家协会理事,郑州市美术家协会雕塑艺术委员会副主任,郑州市美术家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主任。

展览

2017年2月 在•郑州2017当代艺术邀请展。郑州河南

2015年7月 郑州市第一届陶艺作品展。郑州 河南个展

2016年9月 火介绘 胡志峰陶艺作品展。杭州浙江群展

2016年12月 参加第四届亚州青年艺术家提名展。北京 中国

2016年11月 参加 汇 上海静安当代艺术邀请展。上海 中国

2016年11月 参加第二十届上海艺术博览会。上海 中国

2016年5月 参加 达摩2016跨媒体当代艺术展。郑州河南

2015年5月 参加 后土先风2015河南青年陶艺作品联展。郑州河南

2014年5月 陶艺《左与右》获得河南省第十二届美术作品展一等奖。郑州河南

2014年7月 陶艺《左与右》入选全国第十二届美术作品展陶艺展。西安陕西

2013年7月 雕塑《希音》入选艺术之声河南省雕塑艺术双年展。郑州河南



造·鱼 山海新经2017宋振英胡志峰作品展展览方案

             造•鱼和新生态


     宋振英和胡志峰都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大学雕塑专业,一位从事美术教学工作,一位从事城市雕塑的创作工作,对材料和色彩颇有研究,近几年艺术创作渐入佳境。2014年二人合作的陶艺作品《左与右》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展。宋振英的油画《郁金》系列多次参加北京上海的展览,胡志峰的“火介绘”陶艺个展在杭州米格空间展出,其雕塑《花季》系列作品直指内心(见本人写的《花季·抽身不罢的虚妄》评论文章),堪称异化之现实!

     年前就得知二人要合作共同画一批油画,有关鱼的系列,前几日突然接到到胡志峰电话,准备举办造·鱼系列作品展,请我做策展人,看着发来的张张作品图片,不到一年时间竟然画出这么多画,真是勤奋!

      雕塑是通过技艺把生态转换为物态,通过视觉再次转化为神态,完成记忆留存,雕塑物态形象的不可逆性也许是二位转而要通过油画来完成他们这次创作主题的原因。造·鱼系列作品里造型的材料表现鲜活和真实,非常令人震撼,当然从事雕塑创作的人应该容易做到,有一些作品就是雕塑质感的再现,而每一件作品里面对于不同造型材料的不同表现却是宏大的工程,其用意也许在于通过一系列的作品完成从生态到物态到神态再到物态的二次转换,应该用“新生态”这个词语来解读这批作品。“新生态”是这批作品叙事的导向和主旨。

       新生态是国际新语汇,比如反腐与政治,安全与环境,互联网与传统业,文化再造与非遗,泛指各领域各行业热议的新趋势和新常态,而“造鱼”所表现的新生态本意是指通过生态到物态再到物态的转换,观念赋予新的物态,完成新物种的塑造,通过绘画叙事的强大功能表现当下。材料都烙着当代的印记,叙述着陌生而又熟知的故事。

     造·鱼系列作品所叙述的故事是国际性的,比如埃及的神仙鱼,太平洋流域的远东红点鲑,台湾南鳢,名贵但薄命的山女鱼,通过叙事再回归到材料本身,也许所赋予的的材料和鱼的的产地毫无关系,或者为了避免对号入座,而把观者的关注强化在材料身上。关注于材料和生态的国际语境,鱼代表着流动性和无国界,有些画面会有宗教感的表征,画面的近乎平静甚至具有某种仪式感,材料国际性的普世价值是最后的落脚点。

     造·鱼系列作品的动念无疑来源于《山海经》。《山海经》是中国的一部奇书,主要记述的是古代神话、地理、物产、巫术、宗教、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中国很多著名的神话传说和文化支撑多来源于此。其中有很多描述各种怪鱼的图例好像都是根据口头描述随性而为,相较之下,造·鱼系列作品的造型却来源于现实,而随性之处在于材料,材料的真实和强势赋予和《山海经》的怪鱼构成方式并无二致。其当代构成的图示中条状色彩的运用,包括圆形的取图都具有中国画营造方略。他们是在用中国的方式讲述世界的故事。造·鱼系列作品也许会成为新版《山海经》的一部分。

       对于传统,创新或许才是最有效的保护。胡志峰和宋振英关注材料,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尝试不同的主题,宋振英所画偏重具象和再现,将野心潜藏于平实,有异于冷军笔下的纪念碑式的冷峻与严肃。胡志峰所绘偏重表现,慢慢叙来,倒也甘醇。

      造·鱼系列作品具有宏大的视效,具有国际的视野。具有创世的视远。


                                       策展人:姜波(中国艺术研究院)




造·鱼 – 宋振英和胡志峰的2017山海心经

陆蓉之


       宋振英和胡志峰夫妇俩都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现在升格为景德镇陶瓷大学,他们是少数学习陶瓷艺术,却经常“不务正业”的最佳拍档,在创作的欢乐天地中,他们在不同的领域中各自耕耘,往往只管成果,使用媒材从不受限,还有他们对叙事的一种执着追求,应该是他们俩能够搭档创作的最大共同基因吧。
      从《山海经》出发而想要“造·鱼”,必须是大胆的假设,加上恣意的暴走,才能够完成突发奇想的任务。越没有系统,就越容易表现;越没有范本,就越容易创造,这样开开心心的两个人,潇潇洒洒从头脑生出一堆怪怪的鱼,这种脱序的本身,正是今天许多从事艺术创作者所欠缺的。大家的关注,在于形式,在于形式的归属,从分类去解决迷惑,结果路子越走越窄,可以突破的范围越缩越小。 
       话说从前山海一本经,成了他们两口子细数未来的心经,“造·鱼”系列,让我们看到两个人如何不分彼此,在创作的途径上,戏耍了一会儿。说什么山海经呢?把自己生活里的意念奇想,理直气壮漂漂亮亮给搞出来了,不争不求,在郑州古镇,不钓鱼,改成“造鱼”。
这就是艺术永远吸引人的秘密,不是吗?





渔者的目光——宋振英胡志峰的绘画

 

如果用二元论来阐释渔者和鱼,原本相互依存的两个个体就建立了对立的关系。显然,鱼和渔者不能用简单的相对主义的逻辑进行划分,他们互为的关系是多极的。同时从他们各自的维度出发,可以影射不同的域链,这种域链相连的部分,就构成了鱼和渔者最为精彩景观生态。

维尼用观“鱼缸之鱼”证明了怀疑论者的双重立场,场域内外的不同,就决定了观者和作者观看的立场和态度。福柯在《词与物》的考古中用委拉斯贵兹的《宫娥》发掘了西方绘画最为迷人的场域与空间的多维性。同时他带着怀疑的目光,站在“鱼缸”里外用他者和自我的目光审视画里画外的多维链接。

宋振英和胡志峰的绘画“造·鱼 山海新经”就兼具这样的双重立场。他们画面的表象是站在渔者的立场,从画面的形式分析,构图也具有中国传统的“半边”的位置经营,色彩系统既不是西方古典的固有色系统,也不是印象派外光的环境色系统。而是渔者主观立场的色彩。画面的氛围是静止的、凝固的,水平静置的鱼以一种困惑、焦虑的目光注视着观者。这显然是渔者的目光!他们以这样的目光注视着我们的周遭、境遇,同样以这样的目光发问、怀疑——我们要到哪里去!

                               

                              ——夏学兵2017、10、24



    造.鱼和新物派


 艺术家应该是是孤独的,在隐秘的主宰力量下有着与常人不同的观察及表现世界的方式。在宋振英和胡志峰联手打造的造•鱼山海新经的系列作品里,好像世界的频率发生了共振。他们在写实与表现的两极截取了一个平衡点,用神宠式的笔触描述来自远古的物种,架构出他们新的创世空间。

有别于古典主义的主光源,造·鱼系列作品的光源是由没有温度的主观光源构成的,人文主义和外光派布满画面。在孤立和冷漠的单一空间,突兀的映现。和空间没有关系,和欲望没有关系,只是用这突兀拥抱你,给你另一种可能。

他们的作品就像是构成宇宙的质子等物质被打乱重组一样,抑或是外星生命交媾产下的畸形后代。冰冷的局部肌理效果和锐利的结构呈现了强烈的个人风格,让古老的题材凸烙上了时代的印记。开启了神话的想象及对现世的沉思,让时间与历史凝固在作品中。在与熟悉的日常生活和作品的的奇异空间之间,感受的到了遥远的距离和陌生的美。

如同其他艺术家一样,他们在艺术之路上经历了妥协,质疑。在坚持中不断突破与尝试。在材料的反应堆中最终铸就了独树一帜的“新物派风格”,他们用无限的耐心和专注让这些经历了千年的神话题材通过精构的物质连接起观者的远古时空。


                        付志杰 (独立媒体人)

                        20171017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 未登录,点击登录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黄河路25号经津大厦(黄河路与经八路东北角)417室  

邮箱:zhengzhoumeixie@163.com        美协办公室  张志军:18638673083   

网站备案:豫ICP备202202235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