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书画同源。这个话题可以上溯到旧石器时代,那时候就有岩画。岩画里有书写的成分吗?当然有。早期岩画形成的时间,距今可以用万年来计。那时候的先民,怕是做梦也想不到以后会有汉字这个东西,但是他们画出了文字的前身。至于最早的文字——甲骨文,距今已经三千馀年。无论象形、会意,似乎造字原理都脱不开画的成分。由是可语书画同源乎?
中国画的人物、花鸟、山水,成熟也早。人物先秦已臻成熟,山水、花鸟,至迟至六朝,也臻完善。只是保存条件不够完备,存世较少,以至于现在人偏颇的认为古人不会画画,尤其不会画人物,何其谬也。唐宋画艺是在古人基础上的完善期,名家辈出,影响深远。吴道子贵为画圣,郭忠恕、李成、范宽、荆浩、关仝、董源……哪一个都是响当当的人物。元代是个分水岭。此时有了所谓文人画。赵孟頫、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为一时代表人物。与其说他们是画家,倒不如说他们是对已经陆沉的华夏旧山河的眷顾者。明清书画是宋元的延续。虽然代不乏人,董其昌、徐渭、八大、石涛等,各领风骚,然已蔚为绝响。至于今日之中国书画,不过古人之馀续,没有完全被西洋素描油画所代替,已属万幸。今正当华夏文化伟大复兴之期,中国书画既然是国粹,自然首当其冲。国画欲要发展,一例需学传统,然而当今中国画已与古法割裂,由书入画方是习画之坦途。此次郑州美协中国画题跋用印艺委会线上展,其意在此也。题跋本来是一种文体,题就是题目名字。跋就是后记。题跋精髓不在于多,不在于庞杂,贵在画龙点睛。习画同时,用题跋完善画面,正好填补已经被割裂的书画同源传统。至于用印,自宋元米芾、王冕发轫,用于书画以降,愈来愈盛行。明清篆刻皖派、浙派大行其道,给人的感觉,似乎画面没有钤盖印章就非中国书画一样。实际上,用印和题跋一例,不以多为美,以得体为美。
壬寅端阳前二日郑逸群谨记
清 风 有 约
郑州美协中国画题跋用印艺委会网络作品展
白金尧 《游艺抒怀》
常平安 《暗香》
田占峰《和声风动竹栖鳯》
曾国荣《古村秋色》
孟建超《乐天逍遥》
张海江《留得虚心傲骨》
陈濂波《云壑清心得自在》
苏大观《寿而康》
郑逸群《汲古学社案头小景》
蔡春生《微雨过家山》
顾建全《幽兰生前庭》
侯鑫《山乡》
娄鸿泰《桃花源记》
李宝泉《云岭烟霭》
李民华《故土深秋》
李兴岡《幽林鸣禽图》
刘继红《山高方见奇云出》
欧阳中和《傲骨争春》
田江华《秧歌》
王定安《遥望山村云与泉》
王秋人《不在凡华色相中》
王业东《飞虎威名日振》
魏东鹏 《玉皇飞云》
杨红涛《仙风神韵》
张国防《溪山云起图》
张昆《烟林访泉》
张允汉《蔡先生》
朱坤芳《清泉洗心》